平常心:一种“常态”,一种人生

引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勿埋我心

  平常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íng cháng xīn ,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做任何事的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有准确的预测。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

感悟平常心

  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旦到来的挫折和痛苦。

  平常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

  有些人认为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那只是表象,实际上这是对自己能力充分认识以后的一种态度,“没有能力,争了也白争;没有能力,贪也贪不到”,对于自身能力的判断,需要在成功与失败之间长期实践才能做到充分认识。

  任何一个人都可具备平常心。

 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具备一定修养才可经常持有的,因为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何为平常心?

  《感悟平常心》用朴素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对人生8大平常心态(成败之心、贫富之心、淡薄之心、幸福之心、宁静之心、仁爱之心、忍辱之心、生死之心)做了较为令人信服的阐释。一卷《感悟平常心》在手,洞悉平常心的真谛,我们不能不感悟到,平常心其实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是中国人极有魅力的生存哲学。

  何谓平常心?如果按照中国古文化的轨迹去追寻,并上升至儒道文化的层次上解释,便有些玄奥。其实,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

  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人生境界,正如作者所评论的:“当他们到了纯粹只顾自己醉生梦死的境界时,道德的评价就苍白无力了。”

  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理解平常心

  当今时尚无论是物品的价值或是对于人的评价,大都以金钱来衡量,愈贵的东西就被认为愈有价值,愈有钱的人就愈伟大,可以说拜金主义泛滥。

  如此一来,多年形成的道德和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处在迷茫、徘徊的状态中,导致自我心态把握上的失准,继而陷入名利诱惑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人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纯粹地杜绝欲望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诚如书中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

  以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件事为例:当我们为同事去世的亲人送葬时,在走进火葬场的时候,许多人都感到心里空荡荡的,觉得争名夺利实在太没意思。可当走出火葬场,重新融入世俗生活中时,有些人完全忘却了在火葬场时的感慨,依然乐此不疲地周旋于名利场,有的还会变得异常“骁勇”。保持平常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每个人的恒久理念呢?

结语

  真正领悟平常心的意义,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欢乐与满足,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既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又要有睿智的理性思考。

  如此说来,平常心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平常心”,其实并不平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无标签
打赏
评论区
头像
文章目录